第08版:唱晚 上一版   
下一篇

漫溯襄阳历史

□白建平

在浩渺的历史烟云中,襄阳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,熠熠生辉。这座古城里,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岁月的沧桑,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动人的故事。

回溯至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,襄阳便已崭露头角。楚国先祖熊绎曾被周成王封于襄阳荆山中的丹阳。楚国在襄阳大地立都近200年,楚庄王不鸣则已、一鸣惊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,他隐忍不发,暗中积蓄力量,最终一飞冲天、问鼎中原,使楚国跻身“春秋五霸”之列。这里还诞生了辞赋大家宋玉,后人常将他与屈原并称“屈宋”,可见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。此外,襄阳还是卞和的故乡,卞和献玉的故事被后世演绎出无数传奇。

西汉末年,天下大乱,汉光武帝刘秀从舂陵(今湖北枣阳境内)起兵,历经无数艰难险阻,于公元25年在河北称帝,建立东汉。之后,他南征北战,扫平各方势力,最终重新统一天下,开创了“光武中兴”的盛世局面。

东汉末年,群雄纷争,襄阳作为荆州治所,社会相对稳定,经济富庶,吸引了众多名士前来归附。少年诸葛亮就是在此时跟随叔父来到襄阳。后来,诸葛亮在隆中隐居,躬耕苦读,心怀天下,与襄阳名士司马徽、庞德公、黄承彦等人关系密切。刘备依附刘表屯兵新野时,就是听了司马徽的推荐,三顾茅庐,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。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,提出了著名的“隆中对”,由此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序幕。此后的襄阳,成为魏、蜀、吴三方争夺的焦点,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,襄阳因此获评“中国三国文化之乡”。

三国之后,襄阳的故事仍在继续。西晋名臣羊祜镇守襄阳时,“绥怀远近,甚得江汉之心”。他与士兵同甘共苦,一边戍防,一边屯田发展生产,使荆州军粮储备充足,百姓安居乐业。他与吴军对峙时,以礼相待,赢得了吴国军民的敬重。尽管他的平吴大志最终未能实现,其功德却被世代铭记。襄阳人为纪念羊祜,在他最爱的岘山上立碑建庙,岁时祭祀。人们因感念羊祜的功德,望其碑时无不堕泪,羊祜的继任者、西晋名臣杜预因此称之为“堕泪碑”。

有唐一代,襄阳人才辈出,孟浩然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度过,鹿门山、万山、岘山、檀溪、鱼梁洲、高阳池等山水名胜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诗篇。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”“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”“江山临胜迹,我辈复登临”……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,无不充满了他对家乡襄阳的热爱之情。

北宋年间,书画名家米芾在襄阳习字、读书,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代。他一生都以身为襄阳人为傲,自号“襄阳漫士”“鹿门居士”。米芾的书法在北宋四大家中独树一帜,所书《蜀素帖》被后人誉为“中华第一美帖”。襄阳米公祠便是为纪念米芾所建,祠内碑石林立,怪石嶙峋,陈列着诸多碑刻、拓片、书画楹联等艺术珍品,让后人得以领略米芾的书法魅力。

襄阳的历史文化犹如一部宏大的史诗,每一页都写满了传奇,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、战争的硝烟、文化的繁荣,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梦想,同时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,去续写新的辉煌篇章。

版权所有 ©2020 襄阳晚报 hj.cn 鄂ICP备2021012470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