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长江在捐献中
□全媒体记者黄金晶 通讯员周阳 梁雅楠 文/摄
一袋24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,一场持续5个多小时的安静采集,一次跨越山海的生死速递……2025年11月18日,襄阳铁路公安处“95后”民警游长江,在武汉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,为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儿送去生的希望。这一天,恰是他的生日。这份独特的生日礼物,让他成为全国第21545例、湖北省第758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
三年前,当游长江在献血屋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生命时,他毫不犹豫地留下了血样,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。“当时没想太多,只觉得能帮到人就好。”这颗善良的种子,悄然埋下。
今年下半年,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电话,告知他与一名患儿初配成功时,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。
“能帮上忙,肯定去!”回忆起当时的情形,游长江仍难掩激动之情,“从没想过这么小概率的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,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患者摆脱困境,这是我的荣幸,更是我的责任!”
善举的背后,离不开各方的支持。得知游长江要捐献造血干细胞,家人给予充分理解,单位领导给他批假,同事帮忙分担工作。
捐献造血干细胞前,需要连续五天注射动员剂。其间,身体一向健壮的游长江感受到了些许酸痛,但他从未动摇:“比起一个孩子的生命,这点不适算不了什么。”
11月18日11点25分,采集顺利完成,承载着生命希望的“生命种子”被第一时间送往远方。面对赞誉,游长江显得十分腼腆:“我真的觉得这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,任何人有机会,都会这么做的。”
这份看似“平常”的选择,源于游长江刻在骨子里的“守护”本能。从小向往军营的他,在大学期间参军入伍,锤炼出强健的体魄与钢铁般的意志。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他通过铁路公安考试,成为一名守护旅客平安的乘警。从“军营绿”到“警营蓝”,岗位在变,但他守护生命的初心从未改变。对于游长江而言,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,早已成为一种习惯。
采集结束后,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。游长江说:“希望患者能挺过这个难关,以后健健康康、平平安安,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