硅酮支架撑开狭窄气道 七旬老人重获顺畅呼吸

“呼吸一下子顺畅了!”近日,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二病区,70岁的常先生紧紧握住该科室副主任郑玉兰的双手,感激地说道。而就在几天前,他还因严重的气管狭窄导致的呼吸困难,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。

突如其来的车祸,导致常先生呼吸衰竭。尽管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,但气管插管术后遗留的严重气管狭窄,成为他康复路上最大的“拦路虎”。在那之后,他几乎无法平躺,每一次呼吸都异常艰难。辗转治疗效果欠佳后,他带着一线希望前往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就诊。

面对患者复杂危重的病情,该院气管介入专家郑玉兰迅速组织科室骨干展开讨论。检查发现,患者气管狭窄非常严重,且伴有明显塌陷,常规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且易复发。全面评估后,该院治疗团队为患者“量身定制”了治疗方案——实施硬质支气管镜下硅酮支架植入术。

该技术被誉为呼吸介入领域的“高精尖”操作,要求医生在患者气道这一生命主干道中实现毫米级的精准植入。硬质支气管镜如同一个坚实的工作通道,而组织相容性优良、不易引发肉芽增生的硅酮支架,正是处理良性气道狭窄的理想选择,但手术难度高、风险大,非常考验治疗团队的协作与技术水平。

手术当天,在麻醉团队的密切配合下,郑玉兰在硬质支气管镜清晰的视野引导下,成功将硅酮支架精准释放在该患者狭窄的气道段。就在支架张开的一瞬间,患者原本堵塞的气道立刻恢复通畅。常先生的呼吸变得平缓,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至正常范围。

“胸口那块大石头,一下子被搬走了!”术后,常先生激动地表示。

郑玉兰介绍,硬质支气管镜下硅酮支架植入术,是当前国内外处理外伤或插管后良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。本例手术的成功开展,不仅标志着医院呼吸介入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,也为众多被良性气道狭窄困扰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。 (钟心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