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全媒体记者韩犁夫 通讯员别亚飞 潘科
“现在车好停了,路也不堵了,出门办事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……”说起最近的变化,襄城区檀溪街道檀溪湖社区居民李女士连连称赞。这样的改变,源于我市持续推进的停车难专项治理行动。这是全市党员干部领办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。
今年以来,我市以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为契机,全面推行党员干部领办民生实事工作机制,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、饮水难等急难愁盼问题,累计办结民生实事7615件,真正实现了“发展向上、民生向暖”的美好愿景。
从“群众呼声”中
找准“民生坐标”
民生实事怎么办,群众最有发言权。我市坚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效于民,不断拓展民意收集渠道,构建起全天候、立体化的民情征集网络。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,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、走访入户,把群众最真实、最迫切的需求精准收集上来。
线上,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、政府门户网站、社交媒体平台实时接收群众诉求;线下,依托代表建议、委员提案、社区网格排查等方式倾听民意。通过定期研判机制,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被纳入重点办理清单。
“现在真方便,通过‘书记唠嗑会’把需求反映给社区,有关部门很快就推动解决了!”樊城区清河口街道明晶巷社区居民张先生感慨地说。
把“问题清单”
变为“满意答卷”
摸清群众需求只是第一步,关键在于实实在在解决问题。我市通过对民情数据的系统分析,锁定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高频共性需求,精准发力、分类施策,推动一批“老大难”问题得到有效破解。
各地将民生实事领办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紧密结合,围绕“三区”协同、完整社区、城市更新、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,梳理出老旧小区电梯加装、城市饮用水源替代等一批民生项目。在推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,在破解难题中提升治理能力。
市住新部门负责人介绍道:“我们班子成员牵头领办,出台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服务指南》,提供从技术指导到补贴申领的‘一站式’服务,力争让更多居民早日乘上‘幸福梯’。”
以“实效机制”
保障“长效民生”
民生实事不仅要办成,更要办好、办实。为此,我市建立健全三项机制,推动工作从“办结”走向“办优”。通过“清单式”管理,建立领办实事工作台账,明确项目内容、责任单位、完成时限等,形成“一个项目一个单位、一名责任人、一套方案、一抓到底”的工作机制。推行“沉浸式”办公,领导干部深入项目一线协调指导,健全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,确保问题在一线发现、矛盾在一线化解。同时注重“榜样示范”引领,通过群众评议、组织评定等方式评选优秀案例,利用新闻媒体、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典型做法,营造比学赶超、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。
从倾听民声到精准破题,再到机制保障,我市以一件件可观可感的民生实事,托举起群众“稳稳的幸福”。